2025年7月27日
FAQ-TAME微細血管栓塞術常見問答集:治療方式、適應症、標準版與簡易版差異
文章摘要
1.什麼是TAME療法?
TAME(TAME, Transcatheter Arterial Micro-Embolization)的中文名稱是微細血管栓塞術。這是一種針對慢性疼痛的經動脈注射微創治療。它主要用於治療頑固的慢性疼痛,特別是當傳統藥物或外用藥膏效果不佳時。慢性疼痛的定義是指疼痛持續超過三個月以上,且疼痛評估**「超過五分」**。TAME技術能有效阻斷異常血管增生,進而降低發炎與疼痛感。
2.TAME療法如何幫助緩解疼痛?
TAME療法的作用原理在於關閉肌肉骨骼關節中異常增生的微細血管。肌骨關節受傷、重複勞損或退化會導致微細血管和裸露神經末梢異常增生。這些異常組織會持續釋放「我受傷了」的訊號,導致疼痛難以痊癒。TAME的作用就像是把疼痛的「水龍頭」關閉掉,讓疼痛無法繼續。透過微導管將栓塞藥物送達目標血管並使其萎縮,可以減少異常血管釋放的疼痛訊號,同時減輕局部發炎反應,從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。TAME也被稱為「微細血管栓塞術」、「肌肉骨骼栓塞術」、「贅生血管清除術」。
3.哪些慢性疼痛適合使用TAME療法?
TAME的適應症通常適用於持續超過3個月、5分以上的劇烈疼痛。許多因手術後、大範圍損傷後、勞損退化等引起的疼痛,都有機會透過TAME療法獲得改善。具體而言,包括:
長期慢性疼痛患者:膝蓋退化性關節炎、沾黏性肩關節囊炎(五十肩)、肘關節炎(網球肘、高爾夫球肘)、足底筋膜炎。
術後疼痛:如人工關節置換後、關節鏡手術後的殘存疼痛。
運動傷害:因長期高強度訓練或意外造成的關節、肌肉或韌帶損傷。
特殊原因引起的疼痛如手指退化性關節炎、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(ComplexRegionalPainSyndrome,CRPS)等。
此外,TAME技術的應用範圍還在不斷擴大,研究發現甚至可以治療攝護腺發炎、肛門痔瘡疼痛等問題。
4.嘗試過傳統治療但無效,是否要考慮TAME療法?
是的,當患者嘗試過消炎藥物、復健、震波、貼布、局部注射等保守治療,但病情仍無明顯改善時,即可考慮介入TAME。TAME療法特別適合傳統治療效果不佳者,或曾嘗試藥物、復健、玻尿酸或PRP注射,但仍無法有效緩解疼痛的族群。這類對傳統治療效果不佳,且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的長期存在疼痛,被稱為「頑固性疼痛」。TAME被視為一種針對頑固性疼痛的最新治療武器。
5.TAME療法相較於傳統治療有什麼優勢?
TAME療法的主要優勢包括:
微創性:透過經動脈注射進行,侵入性較小。
安全性:患者通常不需住院,當天即可返家。
恢復期短:標準TAME修復期為一週,簡易型TAME甚至當天就能有感減痛。
針對問題根源:能更直接地解決異常新生血管這個疼痛的根源。
副作用較少,且能避免大量使用類固醇。
可重複治療:即使疼痛復發,仍可再次接受TAME治療,且不會產生抗藥性。
精準治療:醫師可透過影像導引精準定位病灶並給予栓塞藥物。
6.簡易型TAME和標準版TAME有何不同?
簡易型TAME(SimplifiedTAME)是一種新型的TAME療法。與標準版TAME相比,簡易型TAME的優勢在於更加方便快速、微創精準治療、適用身體末端。
方便快速:療程更方便、快速,且侵入性更小。不需要在動脈置入導管或動脈穿刺,通常門診執行後即可回家。
微創精準:減少了注射時的疼痛感以及術後止血的時間。
恢復有感:標準TAME的修復期為一週,而簡易版TAME當天就能有感減痛。
7.標準版TAME和簡易型TAME適用哪些身體部位?
標準版TAME的治療部位多元且廣泛,包括:
肩膀
膝蓋
手肘
髖關節甚至腰椎關節等處的長期疼痛。
簡易型TAME適用於身體末端,如手指、手腕、腳踝、足底筋膜炎等部位。2024年奧野醫師更開發出針對膏肓痛的簡易版TAME。
8.接受TAME治療後恢復會更快嗎?
是的,接受TAME治療後,穿刺部位的適當加壓止血和保持乾燥至關重要,以避免感染或出血等併發症。通常建議術後1至2週內應避免提重物或進行負重活動,以減少對穿刺部位的壓力,促進傷口癒合。簡易版TAME的優點是能幫助患部在更短的時間內恢復,當天就能有感減痛。術後若能搭配適當的復健治療,其恢復效果更佳。復健治療有助於恢復關節活動度、強化肌肉力量,鞏固治療效果。
9.哪些族群不適合接受TAME療法?
以下四類族群需審慎評估或可能不適合接受TAME療法:
對影劑或治療藥劑過敏的患者。
嚴重腎功能衰退者。
正在服用抗凝血藥或抑制血小板作用藥物的患者:通常需要在手術前5天停止用藥。
疼痛部位太靠近腦部血管跟脊椎血管的患者。
此外,患有其他系統性疾病,如免疫系統疾病、急性或慢性傳染病等,也建議在術前徹底告知醫師進行綜合評估。
10.TAME療法是否有潛在的副作用?
少數患者在接受TAME治療後,可能會經歷一些暫時性的情況:
局部皮膚缺血,嚴重者可能產生小潰瘍。
動脈周圍出血形成血腫。
治療部位出現暫時性的紅斑、酸麻感等。
這些症狀通常會在一個月內逐漸改善。然而,若出現手腳麻木、冰冷或不適,或發現穿刺部位有持續流血、瘀青擴大等異常情況,應立即就醫,並告知醫師曾接受動脈穿刺及異常血管栓塞治療,以便及時處理。為降低併發症風險,手術應由具有心導管手術經驗的醫師執行,且需特別注重精準度,在影像導引下操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