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27日
年輕人也會坐骨神經痛?醫示警:不及時治療,連打噴嚏都會痛
文章摘要
1.年輕人也會坐骨神經痛?姿勢不良、愛駝背是元兇?
可別以為坐骨神經痛是專屬於老年人的疾病!近年來,年輕人罹患坐骨神經痛的人口逐漸上升,究其原因與久坐、肥胖或長期姿勢不良等因素脫不了關係。哪些年輕人最容易罹患坐骨神經痛?最常見的包括長時間保持不良姿勢的久坐族群,如上班族、駕駛員;從事繁重體力勞動的搬運工或建築工,以及孕婦(胎兒成長壓迫神經)也是高風險族群。
日常生活中容易造成坐骨神經痛的風險因子,除了姿勢不良(久坐、駝背等)、體重過重、缺乏運動導致核心肌群不足以支撐脊柱,以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,如抽菸、三高、久站或過度用腰,都可能導致年紀輕輕就罹患坐骨神經痛。另外,長期從事重體力工作或反覆搬運重物,會增加腰椎壓力造成反覆勞損,誘發椎間盤突出或神經壓迫,進而導致坐骨神經痛發生。
2.年輕人與老年人的坐骨神經痛有何不同?
坐骨神經痛的年輕化,除了會造成年輕人的腰椎關節提早退化,也容易有骨盆肌、深層臀部肌肉張力失調等問題。近年運動健身風氣興盛,運動鍛鍊對預防坐骨神經痛雖然具有正面作用,不過,若進行強度過高的訓練,但缺乏正確姿勢、核心肌群無力或過度拱腰增加椎間盤的壓力,也可能造成椎間盤受損。
值得一提的是,年輕人與老年人的坐骨神經痛可能存在病理差異。年輕人的坐骨神經痛,多由急性椎間盤向後突出引發,破裂的椎間盤造成周邊神經發炎,引起疼痛劇烈且發作較急;常見於過度彎腰、提重物或長時間久坐的上班族。疼痛表現為急性發作,通常伴隨放射性疼痛,從下背部延伸至臀部及腿部,症狀可能因動作加重,如咳嗽、打噴嚏或彎腰時疼痛更明顯。
老年人則以椎間盤退化或腰椎管狹窄的退化性病變為主,病程緩慢但可能逐漸加重,也可能出現間歇性或持續性疼痛並伴隨麻木、下肢無力。另外,老年人的骨質疏鬆風險較大,可能合併發生椎體壓迫性骨折,也可能引起坐骨神經痛。

3.坐骨神經痛的治療方法?增生治療、復健治療有效嗎?
事實上,椎間盤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經痛,可以透過疼痛管理、復健及姿勢調整重回健康。疼痛管理通常包括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(NSAIDs)、肌肉鬆弛劑以及神經調節藥物,這些藥物可有效緩解炎症反應與疼痛症狀。對於症狀較重的患者,醫師有時會建議短期口服或局部注射類固醇,以進一步降低神經根的刺激。
復健治療在坐骨神經痛的管理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。經由專業物理治療師指導,患者可以學習並執行一系列核心肌群強化及柔軟度訓練的運動,例如橋式、貓牛式伸展,以及適度的有氧運動(如步行或游泳)。這些運動不僅能提升脊椎的穩定性,還有助於改善肌肉平衡,降低未來復發的風險。
增生療法則是一種新興的治療策略,利用患者自身的血小板豐富血漿(PRP)或幹細胞,釋放多種生長因子,促進椎間盤及周邊受損組織的再生與修復。此療法透過刺激局部細胞活性與血液循環,有助於減輕神經根受到的壓迫和炎症反應,進而改善疼痛症狀與提升脊柱功能。
儘管目前增生療法的臨床數據仍在累積中,但初步研究顯示,在早期或中度椎間盤病變患者中,此治療方法能夠延緩退化進程並降低再次手術的需求。不過,使用前必須由專業醫師根據個別病情進行詳細評估,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案。

4.選對辦公室座椅很重要!醫:避免長期維持同一姿勢
在日常生活中,姿勢調整同樣十分重要。建議患者在辦公或休息時採取符合人體工學的坐姿,選擇具有良好腰部支撐的座椅,並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。定時起身活動、進行伸展運動,以及採用正確的舉重與轉身技巧,均有助於降低腰椎壓力,減少神經受損的機會。
若上述保守治療措施無法有效改善症狀,且患者出現持續下肢無力或感覺異常等神經功能受損的情形,則可能需要進一步評估是否進行微創手術以解除神經壓迫。多數情況下,通過規律的疼痛管理、復健治療與生活方式調整,患者可望顯著改善症狀,恢復正常日常活動。